• <acronym id="t9sn8"></acronym>

    <acronym id="t9sn8"><strong id="t9sn8"><address id="t9sn8"></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t9sn8"></p>

    1. <acronym id="t9sn8"><label id="t9sn8"></label></acronym>
      當前位置: 首頁> 動態

      行業動態

      中醫藥國際標準建設亟待提速

      發表日期:2016-11-28 點擊擊數: 3790

      從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的中醫藥展示區、易筋經表演區到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陳馮富珍前往上海中醫藥博物館參觀,從多國領導出席中醫藥論壇到外賓代表在“國家日”參與中國傳統文化的互動……在上海氣溫驟降轉入嚴冬之際,中醫藥成為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上的一大亮點。

      《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發現,近年來雖然中醫藥不斷受到海外重視,比如菲爾普斯在里約奧運會間隙大秀拔火罐留下“中國印記”,但中醫藥“走出去”仍面臨不少挑戰,需加快建立健全國際標準。

      全面護航國人健康

      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11月23日在大會論壇中稱,一直以來,中醫藥是中華民族防治疾病、養生調攝、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和獨特資源。比如,在疾病預防方面,倡導“治未病”;在疾病治療方面,通過對“望聞問切”,提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在健康促進方面,根據生命發展的規律,達到減少疾病、增進健康的目的??梢哉f,中醫藥是關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健康醫學。

      數據顯示,中醫藥經過20年發展,中藥產業占全國醫藥產業的三分之一,培育過億品種500多個,過十億品種50多個,形成了聚集度,提高了產品質量。共有42所獨立的高等院校,在校生70余萬,實驗條件得到改善。

      王國強表示,中國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健康服務方面,建立健全覆蓋全國的中醫醫療服務體系。據介紹,全國幾乎所有縣至少有1所公辦中醫醫院,9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8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有效降低了醫療費用,放大了醫改惠民的成果。健康促進方面,實施了中醫藥治未病健康工程,開展了中醫中藥中國行科普宣傳活動,發布了《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健康教育中醫藥基本內容》,推廣普及融入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

      上海市長寧區區長顧洪輝表示,截至2015年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約有54萬人次接受了中醫體質辨識及健康服務指導,約184萬人次接受了中醫適宜技術干預,服務人次3年來共增加81.99%。

      “當代醫學模式的轉變發現,最主要的疾病發病原因不是生物學因素,而是生活方式和行為造成的?!敝袊茖W院院士陳凱先說,以治病為主要目標的醫學模式并不能遏制慢性病增長的趨勢,要對醫學目的做根本性調整,把醫學發展戰略轉向預防疾病、維護健康的方向,只有這樣才是可持續醫學。

      陳凱先表示,中西醫兩種醫學體系并存,有各自的發展歷史,也有各自的長處和不足。對中國人民的健康保健而言,中醫藥在過去幾千年作出了非常重大和不可磨滅的貢獻,現在來看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沿“一帶一路”傳出去

      據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與補充醫學處處長張奇介紹,近年來,對于傳統醫藥的需求現在越來越大。在歐洲,有超過1億歐洲人使用傳統醫藥,其中五分之一人會選擇傳統醫藥進行定期養生、保健。在澳大利亞使用的更多,將近70%的受訪者在過去一年當中至少選擇了一種補充和替代醫療方法。中國最近的一項調查表明,占該調查中就醫總次數18%就是傳統中醫。在印度,農村的傳統衛生保健從業者大約有100萬人。

      “中醫藥作為中國的優秀文化和科學代表,要沿著‘一帶一路’傳出去?!标愸T富珍在上海出席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期間,參觀全國最早的醫史類博物館——上海中醫藥博物館時說。

      世界衛生組織非常重視中國在發展傳統醫藥領域發揮的重要作用,高度贊賞中國在落實《傳統醫學決議》《西太區傳統醫學戰略》和《2014-2023年傳統醫學戰略》等一系列世衛組織關于傳統醫學的重要決策中作出的努力,愿同中方加強合作,共同努力推動傳統醫學在全球范圍內的發展,為促進全球衛生事業、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陳馮富珍表示,將在任期內大力促進傳統醫藥的發展。同時,她也非常重視中醫藥現代化、中西醫結合以及中醫藥海外發展。

      記者采訪獲悉,1983年成為首批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之一的上海中醫藥大學,全方位推進中醫藥海外發展戰略。自上世紀70年代起開設國際針灸培訓班,與40多所大學、醫院、研究所建立了合作關系,涉及中醫藥教育、科研、臨床、文化、服務貿易等多個領域。學校和美國奧古斯塔大學聯合開辦北美地區唯一一所中醫孔子學院,在捷克、馬耳他、摩洛哥建立“中醫中心”,為當地人民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服務。

      學校積極服務“健康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通過機制體制創新,牽頭組建“上海中醫健康服務協同創新中心”,建立“信息化中醫特色健康評估體系”“亞健康中醫評估技術體系”,開發多種系列的數字化、便攜式中醫健康狀態辨識和診療設備等。在醫院建設中始終堅持中醫特色,將傳統優秀診療方法與現代先進技術融合,以醫療帶動教學、科研,開拓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服務之路,用中國式辦法解決世界性難題。

      國際化需科學建標準

      “中醫養生理念雖有數千年,但在建立標準、研究機理方面還做得不夠?!敝袊嗅t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大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拔火罐在奧運會期間雖然“火”了,可中醫藥標準還有待建立健全。比如火罐用什么材料,是否需要負壓,不同的病使用哪種標準,都有待明確。

      記者了解到,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成立后,已有人參種子種苗、針灸針等中醫名詞術語及多個項目成為國際標準。計劃于明年發布的10個標準中,除了刮痧器具、醫用抽氣式火罐外,還包括紅參工業化生產工藝一般要求、五味子種子種苗、丹參種子種苗、三七種子種苗等標準。但除此之外,目前大多仍屬于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需要逐步規范,提升至國際標準。

      張伯禮認為,中醫雖然有不同流派,但與建立標準不矛盾,不能因為有不同見解就不設標準,而且中醫走向國際主要靠標準突破。他強調,建標準,首先要掌握科學方法,要和國際接軌。如果方法本身不科學、不標準,結果就可能不被采用、被質疑。面對日本、韓國也在申報和競爭的現狀,我國應進一步予以重視,加快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建設的步伐。

      據悉,國際化標準組織是一個由全球各個國家標準化機構組成的世界范圍的聯合會,現有163個成員,是世界上最大、最具權威的非政府性國際標準化組織,有“技術領域聯合國”之稱。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現有37個成員國,每個標準提案都至少需要5個以上成員國共同完成,例如一次性無菌使用針灸針的標準有13個國家參與。

      王國強在論壇發言中表示,中醫藥在健康促進方面的獨特作用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倡議推動國際傳統醫藥領域有關標準的制定?!拔覀儗⒗^續與國際標準化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合作,制定頒布中醫藥技術、信息、術語、服務、專用產品設備等相關國際標準,推動中醫藥‘走出去’,更好地服務人類健康?!彼f。

      aukg-645
    2. <acronym id="t9sn8"></acronym>

      <acronym id="t9sn8"><strong id="t9sn8"><address id="t9sn8"></address></strong></acronym>
        <p id="t9sn8"></p>

      1. <acronym id="t9sn8"><label id="t9sn8"></label></acron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