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18-05-17 點擊擊數: 3544
草寫的手寫病例無法辨認,因醫院間無法互認導致的重復檢查……醫療健康數據的碎片化越來越嚴重,導致無法有效地服務于個人的健康管理。
1月25日,北京市政協委員,慈銘健康體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韓小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專訪時建議,應通過區域立法將個人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確權為個人資產能夠有效破解大數據“孤島”問題。
現狀 個人健康信息不歸個人
作為擁有最多醫療機構和資源省部級城市,北京積累的健康醫療大數據量級、所占比重在全國舉足輕重。不過,由于健康醫療大數據法律法規相對滯后,目前健康醫療大數據的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的法律界定、隱私保護、交易規范、知識產權保護等法條還處于空白階段?!跋嚓P法規的空白制約了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和民眾參與的主動性?!?/span> 韓小紅在議案中提到個人健康數據管理的現狀。
韓小紅指出,目前消費者的個人健康數據都在各個醫療機構中,患者很難看到自己的健康數據檔案,而這不利于整個健康管理信息化建設?!爱斚M者的數據回歸到個人的時候,數據會更加清晰化、結構化和完整化,用戶也會主動完整數據?!表n小紅如是說道。
待解 轉診診斷困難
雖然國家出臺多個文件支持人口健康信息平臺互通共享,但想要實現醫院信息互聯互通,真正走向數據共享的目標還存在一定難度。
一位來自北京的張女士回憶稱,懷孕期間想要從某公立醫院轉到私立醫院就診,但因為得不到檔案沒有一個私立醫院能夠接收自己,這時候會希望自己的健康數據檔案可以自己負責。
韓小紅表示,目前院內醫院系統信息系統差異大數據難以整合,信息孤島仍然存在,而院際之間遠程會診少,患者信息共享程度低。另外,患者就醫體驗差,無法提供用戶訪問完整的數據決策支持系統,醫保商保支付的互聯尚未打通。
措施 建議區域立法共享數據
雖然從衛計委到企業都在為醫療信息建設努力,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相比于國外,中國的醫療信息系統互操作屬于起步階段。
資料顯示,美國政府自2009年開始試圖通過產品標準化推進個人健康信息的流動共享,迄今已投入300多億美元。不過,從發展情況來看,雖然醫生使用電子病歷得到提升,但在互操作性方面存在遺憾,大量醫療數據集中在一起并未產生實際價值。
韓小紅建議,可以通過區域立法對個人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確權為個人資產方式解決上述問題。另外,韓小紅表示,應在法律意義上界定醫療機構為健康醫療大數據管理者和經營者身份。這將有利于個人健康數據的隱私保護及所有權人自由調閱,方便進行第二方診斷、參與健康云計劃等?!巴ㄟ^基礎數據授權流通,破解大數據孤島效應的層層壁壘,有利于督促醫療機構積極推動信息化進程,主動建立完善完備的電子檔案和電子病歷,為大數據應用、流通奠定法律依據和有效資產?!?/span>
韓小紅表示,立法以后每個人都會補充自己的數據使數據更加完整化。數據得到互通互聯才能進行更有效的診斷,更好地進行云平臺的搭建,破解大數據“孤島”問題,從而推送醫療信息化改革。